(“父母用心陪伴,孩子阳光成长”心理健康公益大讲堂)
认知初·张梅玲心理健康公益讲座
10月15日,主题为“父母用心陪伴,孩子阳光成长”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在北京举办,此次公益大讲堂是由北京认知初陪伴教育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发起,旨在让各位父母正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以求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掌握孩子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面貌,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父母用心陪伴,孩子阳光成长”心理健康公益大讲堂 线下授课现场)
本次大讲堂活动是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周期间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时间为每年的10月10日,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家长向张梅玲教授提问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讲堂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展开,共有近二百名学生和家长参加并观看讲座,活动还发放了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册页、电子版资料等;讲座上,张梅玲教授还解答了部分家长提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大讲堂授课后,认知初陪伴教育还组织陪伴导师,对家长进行了心理健康义诊、健康咨询和宣教活动。
不可忽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 杀而失去生命。在中国,患抑郁症人数约有9500万人,其中五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而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同时,《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统计还表明,成年期抑郁症早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抑郁症发病群体正在呈年轻化趋势,而引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其中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家长们认真聆听张梅玲教授授课)
认知初陪伴教育认为,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不能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等,应当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系统,相互影响、促进改变。
认知初陪伴教育希望,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个体健康而幸福,让所有青少年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成才。要培养一个健康幸福的孩子,需要家庭、邻里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协同关爱和保护。对于暂时处于困境青少年来说,每份来自他人的关心、友爱和支持,都可能成为他们走出童年泥淖的关键。
如何用心陪伴
陪伴要认真、及时地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分享孩子的快乐,体会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收获。陪伴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陪伴不是让孩子永远离不开父母,而是该放手时能放手,以便让孩子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他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教授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物质的营养,也有心理上的成长,需要心理营养。父母用心陪伴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传递,更是爱的行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引导。阳光的孩子是内心充满爱、健康、自信、爱玩并会玩、爱学习并会学习、喜欢交流,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的新一代。
在讲座上,张梅玲教授还提到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多一些关爱与陪伴。同时张梅玲教授还介绍了家长该如何用心陪伴孩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多场景下提供陪伴,比如在无声的教育中、在情与爱的互动中、在多彩的自然中、在多元的社交活动中、在平日的阅读中、在平等的沟通中等,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体验,去感受家长的爱。
(张梅玲教授回答现场家长的提问)
认知初陪伴教育提供诸多青少年心理成长方案
张梅玲教授还对认知初陪伴教育举办的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认为认知初组织举办的这场公益讲座,以一种有温度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供了诸多解决抑郁的成长方案,提升了公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的充分认知,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张梅玲教授对认知初陪伴教育举办公益大讲堂活动给予高度赞扬)
认知初陪伴教育是一家针对中国9至18岁青少年,以“陪伴教育”为教育理念、以“终身成长”为教育目标的陪伴式青少年成长平台,多年来致力于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
陪伴教育一直是认知初坚持的教育理念之一。陪伴从表面意义上说就是“随同做伴”,但其内涵更丰富,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比重复说教或制定规矩更有价值。
认知初陪伴教育希望通过此次公益讲座的形式告知各位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了精神卫生的学习,青少年在成长路上,或多或少、或高或低,都会遭遇精神卫生上的难题。这个时候,无知和刻薄是伤人的利箭,父母的陪伴、关心、理解与尊重才是帮助孩子更好痊愈的良药。
Copyright © 2002-2023 CBB资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3026531号 文章出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xtworld2022@126.com